這幾天,再度把《阿甘正傳》看了一遍。
配著清脆的鋼琴聲,一根白底帶有褐色V形條紋的羽毛從天空緩緩降落,
最後,飄飄蕩蕩的落在阿甘的腳邊,揭開了電影《阿甘正傳》的序幕。
這是演員Tom Hanks遠近馳名的作品之一,
自1994年上映至今儘管已過了近19個年頭,
但它所宣揚的理念--單純、不求回報的付出、分享、堅守承諾、無畏世俗眼光
這些精神所蘊含的價值並不因時代的演進而有所減損,反而顯得更加難得!
他所擁有的美德,或許是他75的智商,讓他不懂得計較,
但我更相信這是源自於他善良的本性,
大智若愚的人生態度引領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蹟。
阿甘智商低落的部份是為大多數人所熟知的,
但觀察他的行為,我懷疑他似乎同時也是一個高功能自閉症者,
例如我們可以看見電影中阿甘無法如我們常人認知般的進行人際互動、
不善表達內心感受、無法將他人的語意作字面外的解讀,
以及他對於打乒乓球的高超天賦等。
曾看見有評論批評電影「將殘酷的真實生活解決得過於簡單」,
所有的問題好像「咻」的一聲就沒了,但我並不這麼認為。
之所以會有「將殘酷的真實生活解決得過於簡單」的感想,
我想那是因為即使在是惡劣的情況下「我們也不曾看見阿甘抱怨」吧!
關於人們對他歧視的對待、嘲弄、部隊的徵召、軍旅時期環境的艱困、
戰時面臨的槍林彈雨、捕蝦業起初的一無所獲、心愛的女孩總是跟人跑......等等。
真實的生活絕對是複雜的,但阿甘也不是真的輕輕鬆鬆的就解決那些,
只是他比我們多了份單純罷了,許多看起來困難的時刻,他選擇了不去計較。
然而不同於他,往往我們總是計較太多,
就像計較他將殘酷的真實生活解決得過於簡單那樣。
另一個常見的批評是說「阿甘從沒有主動選擇過人生道路」。
阿甘之所以獲得的成就、名聲、財富,甚至是他朝思暮想的和珍妮的愛情,
與其說他傻人有傻福,倒不如說那是因為他在面臨抉擇時,比我們更懂得「捨」
捨棄害怕、捨棄安全的環境、捨棄偏見、捨棄恬適的生活,
因為有了那些「捨」,才促成了後來的「得」。
試問,如果換是我們,是否也會像阿甘一樣願意在彈藥四射的戰地來回奔波,
只為了找到一個整日在自己耳邊絮絮叨叨並自封彼此為好友,
卻只是不停的說著自己興趣、夢想的黑人布巴?
又是否願意將對方的夢想視為自己夢想般的去實現?
或者日以繼夜的練習著乒乓?
換作我們,是不是也能和阿甘一樣無條件的接納失去了雙腿的丹中尉,並全心的信任對方?
是不是願意在連續失敗多次的捕蝦業繼續向大海對抗?
而在獲得巨大財富時,會不會也願意無私的和他人分享,甚至是照顧他們的遺族?
又或者有沒有和阿甘一樣的勇氣在失去愛人但事業抵達頂峰時,
毅然決然的放下手邊的一切,展開為期3年的長跑?
我不曉得別人是怎麼想的?
但我很確定假如換成是我,絕對沒有他那樣的勇氣做那些事,
就算有,大概也會被我七折八扣。
也因此,那些看來似乎是不勞而獲、手到擒來的好處
(一個又一個的勳章、一次又一次的機會、巨大的財富等)
其實正是他曾經專心一意的全新接納與付出,而獲得的。
真要說有什麼是他捨棄不了的,那大概只剩下他對珍妮的思念了吧!
(沒辦法~他就是那樣愛珍妮的一個人,就算後來她感染了HIV,阿甘也一路愛到底。)
因此回頭看來,或許不是阿甘從沒主動選擇過人生道路,
而是他比我們更快做出抉擇,迅速得以致於我們以為他不曾選擇過!
電影裡,我們可以看見了一個又一個的事件在阿甘的生活中接踵而至,
有悲有喜、有好也有壞,但在這裡面,我們看不見掙扎,
他似是坦然的接受命運,如同電影開場的那片羽毛般隨風飄蕩,
與其說是毫無抵抗的接受命運,不如說那是他勇於迎接生命中所遇到的各個挑戰來得更為貼切。
曾經,他也曾質疑,但最終他的善良讓他在面對疑惑時做了正面的解釋,
這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精神。
《阿甘正傳》的電影劇情,無須多說,相信大家都略知一二。
而即便如此,這還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影片。
最近,把這部電影又再看了一遍,
或許是因為觀察力的增長,竟也讓我發覺了一些以前所沒注意到的細節
(像這一次我才發現到阿甘的兒子竟然是由Haley Joel Osment所飾演的!

就是主演《靈異第六感》、《A.I.人工智慧》的小男孩。
算算年紀,那時候Haley Joel Osment才6歲,真的超可愛!!
而他和阿甘坐在電視機前同時側歪脖子的那一幕,尤其溫馨!)
同時感觸也多了些。 (例如感慨為什麼一堆小童星((尤其是男的))長大後就不再讓人流口水了(誤) XD )
不過就算不是這樣,光是回顧電影中隱喻的每一個曾經真實發生、存在過的事件或人物,也就已經很夠看了!
(貓王、種族隔離、總統與女明星的緋聞暗示、John Lennon、水門事件、乒乓外交、越戰、反越戰......等)
或許是因為著迷於這部電影的風采,
後來把它的同名小說(電影即是改編於此)也找出來看了一遍,
裡面多了很多電影所沒提到的部份,很是精彩!
(例如:除了打乒乓球,他的口琴也吹得很好、和珍妮交往的同居生活細節、
阿甘在中國乒乓外交時發生的趣事、當上太空人、和食人族一起生活、
和一隻猿猴成了好朋友、曾經和瑪麗蓮.夢露一起拍攝電影、
變成摔跤選手、西洋棋高手.....等,偷偷說.....小說裡的阿甘可是很猛的,而且身材好像很棒!>///<)
但兩相對照,我對於電影劇情的喜好度遠甚於小說,
大概是因為電影裡的劇情較為純真的關係吧~
雖然電影縮減了很多小說中原有的情節,內容也含蓄多了,
不過,也因為如此,更能廣泛的在各個年齡層中發揮它的影響力。
以教育的立場而言,我認為這是很不錯的一點。
而且Tom Hanks飾演的阿甘真的很可愛,
特別是他在船上看見岸邊的丹中尉時,一邊興奮地猛揮手,一邊「走」入海裡的那一幕!
不過,話雖如此,小說裡的結尾倒是很發人省思,
它是這樣寫的:「不過,我跟你說,朋友:有時候到了晚上,我仰望星星,
看見整個天空就那麼鋪在那兒,可别以爲我什麼也不記得。
我仍舊跟大家一樣有夢想,偶爾我也會想到換個情況人生會是什麼樣兒。
然後,眨眼之間,我已經四十、五十、六十歲了,你明白吧?」
是啊~即便他只是個虛擬人物,但我們都和阿甘一樣有著夢想,
偶爾也會思考著換個情況人生會是什麼樣?
同時,也會和他一樣,轉眼間便來到了四五六十歲。
所以,跑吧!一如珍妮最常和阿甘說的「Run, Forrest, run!」
不是為了逃避,而是為了更靠近夢想 !
好啦~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要讓大家和我一起重溫《阿甘正傳》帶給我的感動。
好電影,值得一看再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